今年,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出台政策,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,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,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,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。在此,不妨与小编一起探寻诸多新政策中的亮点。
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
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,会议指出,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,发展空间十分广阔。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。
针对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发展不均衡、不充分问题加强政策支持。其一,提升产品供给质量。支持开展高安全全气候动力电池、热泵空调、整车热管理等技术攻关,提升动力电池热失控技术标准,以进一步增强新能源汽车低温适用性和安全性,满足高寒地区消费者需求。
其二,加大重点领域推广。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,加快提升城市公交、物流、出租、环卫、重卡等车型电动化比例;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,支持企业开发更多先进适用车型,完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,进一步释放农村地区消费潜力。
其三,强化支撑保障条件。研究制定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》,健全回收利用体系,拓展梯次利用场景,加快构建绿色、循环生态体系。
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。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-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,其中,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;对购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-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,其中,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.5万元。
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
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,会议指出,要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》,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部署。
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,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。经国务院同意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制定了《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》。
大力推进城市充电基础设施与停车设施一体规划、建设和管理,实现城市各类停车场景全面覆盖。在既有居住区加快推进固定车位充电基础设施应装尽装,优化布局公共充电基础设施。加快推进快速充换电、大功率充电、智能有序充电、无线充电、光储充协同控制等技术研究,示范建设无线充电线路及车位。持续优化电动汽车电池技术性能,加强新体系动力电池、电池梯次利用等技术研究。
多部门出台政策措施
财政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《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》。2023-2025年,两部门拟分三批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。重点向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、汽车制造等行业中小企业倾斜。
为提升制造业可靠性水平,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工业和信息化部、教育部、科技部、财政部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《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》。围绕制造强国、质量强国战略目标,聚焦机械、电子、汽车等重点行业,对标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,补齐基础产品可靠性短板,提升整机装备可靠性水平。
进一步扩大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《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(2023年版)》的通知。在此前明确炼油、煤制焦炭、煤制甲醇等25个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的基础上,增加乙二醇、尿素、钛白粉等11个领域,进一步扩大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。
为适应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,工业和信息化部、财政部、商务部、海关总署、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公布《关于修改<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>的决定》,对现行《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》进行修改。自2023年8月1日起施行。主要修改内容包括三个方面,一是调整新能源车型积分计算方法,将新能源乘用车标准车型分值平均下调40%左右,并相应调整了积分计算方法和分值上限;二是建立积分灵活性交易机制;三是优化其他积分管理制度。